close


學生:「因為在修行上有一些問題無法解決,所以想請老師指導一下....」
師:「問者不親。先不管問題是什麼。你覺得有什麼問題想要解決,所以才想來問老師對不對,那個覺得有問題的傢伙是什麼?
那個傢伙有可能也會有相反意見的時候呀。
六祖講的最好,本來無一物,一切都是這樣自然,那個把它認為是個問題,然後想去解決它的那個傢伙是什麼?問題是那個傢伙....。
我雖然這樣講,但你還是可以問(師笑)」

學生:「我覺得我有一個很大的罣礙,就是親人。我們都明白要修行、好好上坐才能解脫,但親人怎麼辦?我們要怎麼利益他們?」
師:「除非先自立了,否則很難利他。所以禪宗很特別的地方是,不先說利他,禪宗很強調要先自立。自立透澈了,利他自然行。
自立的力道不夠,你想要怎麼利他、教他們用什麼方便法很難,你不會用。所以我們說,證平等性智容易,證差別智難。
就像我們說平等與差別,平等就性,差別就是相,就像「參同契」,同就是平等,參就是差別。真的證到平等性智,證到一切空,真的證了,不是道理了解而已,
證到平等性智後,才能隨機應變,對著很相信你的、不相信你的、反駁你的、有的聰明一點的、有的笨一點的....,一機一境都不同,就可以像趙洲禪師一樣,講這樣講那樣。
所以你自立都無法透澈了,不要想要利他。有那個念頭不錯,心是很好,菩提心,但要能真正能利他,還是要澈底的自立,就是澈底的證到空性、平等性智。
證到平等性智後,才能隨機應變,過去祖師爺接引的手法也都不同,嚴格的程度也不太一樣。
我的個性是比較喜歡放任,知道對方不能接受,就笑笑就好,不要硬講,硬講的話,對方又在腦子裡轉、在推理上用功,沒什麼幫忙。
說實在的,佛法的核心是慈悲心,學佛很了很多,還不如心地柔軟一點、善良一點、多為別人著想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