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禪門文獻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過去曾有一位信徒問學信上人說,我現在不想唸佛,是否可以等到我想唸佛的時候。上人說,像你這樣懶隋無所事事的人,要等到有一天想唸佛是不可能的事。不管想不想,你只管唸佛吧。然後寫了一首短歌給他。

霧深的秋天,山田掛着一個鳴子(以長繩繫着的遠處的鈴),當有人誠心拉它,就會響起清徹的鈴聲。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良寬和尚是近代非常偉大的一位禪師,你看他講的這些東西,那麼平常。

真的做得到嗎?不簡單呀!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佛法是什麼?坐禪有必要嗎?
一、佛法不是思想,而是宇宙、大自然的活動本身。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是透法身句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於 道人博客 古佛家風>>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鑑於近日有人以大慧宗杲之說為圭臬,駁宏智古佛之兀坐,故特為摘錄「正法眼藏  自證三昧」內容,期願學人們不被誤導。
**********************************************************************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3 Mon 2009 03:57
  • 心銘

心銘

牛頭山初祖法融禪師。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受用三昧 道元禪師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勸坐禪儀             日本曹洞宗道元禪師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禪根本

武德七年至荊州雙峰山,周覽林壑,遂為終焉之地。居三十年,宣明大法。荊州法顯常州善伏,皆北面受法。信曰,善伏辟支根機,竟未堪聞大道。每勸諸門人曰,努力勤坐,坐為根本。能坐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飢瘡,即閉門坐。莫讀經,莫共人語。能如此者,久久堪用。如獼猴取栗中肉吃,坐研取,此人難有。永徽二年八月,命弟子山側造龕。門人知將化畢,遂談究蜂起,爭希法嗣。及問將傳付,信喟然久之曰,弘忍差可耳。因誡囑再明旨賾。即報龕成,乃怡然坐化。時地大動,氛霧四合。春秋七十二。后三年四月八日,石戶自開,容貌儼如生日。門人遂加漆布,更不敢閉,刊石勒碑。中書令杜正倫撰文頌德。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如何是大乘入道頓悟法?

師答曰:汝先歇諸緣,休息萬事。善與不善,世間一切諸法,並皆放卻,莫記憶,莫緣念,放捨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口無所辯,心無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現,猶如雲開日出相似。俱歇一切攀緣,貪嗔愛取,垢淨情盡。對五欲八風,不被見聞覺知所縛,不被諸境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脫人。對一切境,心無靜亂,不攝不散,透一切聲色,無有滯礙,名為道人。但不被一切善惡垢淨,有為世間福智拘繫,即名為佛慧。是非好醜,是理非理,諸知見總盡,不被繫縛,處處自在,名為初發心菩薩,便登佛地。一切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淨,亦無心繫縛人,但人自虛妄計著,作若干種解,起若干種知見。若垢淨心盡,不住繫縛,不住解脫,無一切有為無為解。平等心量,處於生死,其心自在。畢竟不與虛幻塵勞,蘊界生死諸入和合,迥然無寄,一切不拘,去留無礙,往來生死,如門開合相似。若遇種種苦樂,不稱意事,心無退屈,不念名聞衣食,不貪一切功德利益,不與世法之所滯。心雖親愛苦樂,不幹於懷。粗食接命,補衣寒暑,兀兀如愚如聾相似,稍有相親分。於生死中,廣學知解,求福求智,於理無益,卻被知解境風漂卻,歸生死海裏。佛是無求人,求之則乖。理是無求理,求之則失。若取於無求,復同於有求。此法無實亦無虛,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為陰界五欲八風之所漂溺,則生死因斷,去住自由,不為一切有為因果所縛。他時還與無縛身同利物,以無縛心應一切,以無縛慧解一切縛,亦能應病與藥。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禪者坐禪也。坐禪者靜處宜矣。坐褥須厚敷,莫使入風煙,莫使漏雨露。須護持容身地,嘗有坐金剛上坐盤石上蹤跡,彼等皆厚敷草坐也。坐處須明,晝夜不暗,冬暖夏涼為其術。須放捨諸緣休息萬事,善也不思量惡也不思量,非心意識,非念想觀,勿圖作佛,應脫落坐臥,應節量飲食,應護惜光陰,須知拂頭然好坐禪。黃梅山五祖無異經營,唯務坐禪而已。坐禪之時可搭袈裟,可敷蒲團,蒲團非敷全跏,敷於跏趺半後也,然累足下當坐褥,脊骨下蒲團也,是佛佛祖祖坐禪時坐法也。或半跏趺坐或結跏趺坐,結跏趺坐右腳置左腿上,左腳置右腿上,腳尖應各與腿齊,不得參差。半跏趺坐只左腳置右腿上耳,寬繫衣衫須令齊整,右手安左足上,左手安右手上,兩大指頭相拄,兩手如是近身安也,兩大拇指合頭當對臍安。須正身端坐,莫左倚右傾躬前仰後,必當耳與肩對,鼻與臍對,舌向上顎,息可通鼻,唇齒應相著,目者須開,應不張不微。

如是調身心可欠氣一息,兀兀坐定思量箇不思量底,不思量底如何思量,是非思量,是即坐禪法術也。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瑩山紹瑾禪師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玄道元法師(西元1200~1253年)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12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